在“五一” 国际劳动节与 “五四” 青年节交汇之际,附中开展了以“劳动铸魂・青春逐梦” 为主题的活动,引导学生在躬身实践中感悟劳动价值,在青春奋进中赓续五四精神。
一、劳动实践教育
1、“匠心传承・劳动纪实” 活动
同学们走出家门,捕捉各行业劳动者工作时的专注与坚守。无论是烈日下的建筑工人,还是夜色中的交警,又或是默默守护的保安,都成为了学生镜头中的主角。同学们深入了解劳动背后的责任与担当,提交的作品生动展现了劳动之美。

夜色中的街角,一盏暖黄路灯照亮了“绝味烤面筋”的红色招牌。摊主正用长夹翻动铁签上的面筋,油滴落在炭火上腾起白烟,透明玻璃柜里面烤鱼豆腐、年糕和苕皮等。虽然才是五月,但是接连的高温让这个五一假期已经开启夏日模式,摊主的汗珠顺着他黝黑而又健康的脸庞滑落。摊主叔叔说:“夏天晚上生意最好,一晚上能卖几百串。”我数了数他烤架上同时翻动的铁签,足足有二十多根。叔叔接着说“小朋友,这每一串都得掌握火候,就像你们做题要找到关键步骤。”原来劳动的滋味,是烟火里的酸甜苦辣。

绿色三轮垃圾车敞着车斗,深色制服的环卫工正将厨余垃圾倒入标有“湿垃圾”的桶内。红色警示牌旁,分类收集点的蓝、黑桶整齐排列,车顶警示灯在晨色中旋转。环卫叔叔教我辨认垃圾类别:“奶茶杯要撕掉标签洗干净,才算可回收。”他手套上的油渍和分类表上的红叉让我意识到,劳动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细致。

荧光黄反光背心在车灯下格外醒目,执法人员手持记录仪走向违规停靠的电动车。画面左侧,白色滴滴网约车正靠边下客,川流不息的车流奏响马路上的交响曲,而不时见缝插针的电动车就像偶尔出现的不协和音符。执法叔叔告诉我:“晚高峰要盯紧共享单车乱停放,还要检查司机证件。”他弯腰扶起一辆歪斜的电动车时,后背工牌上‘平安守护’四个字被车灯照得发亮。这让我想起每天在校门口指挥交通的交警叔叔——原来城市的秩序,是无数个‘荧光黄’在深夜里默默书写。

照片中的妈妈身着浅色衬衫立于讲台前,身后墨绿黑板映衬着“第五章 教育目的”的工整板书。粉笔灰簌簌落在她的肩头,时钟指针指向午后,台下学子的身影在光影中若隐若现,仿佛能听见粉笔划过黑板的沙沙声与翻动书页的轻响。透过这帧课堂剪影,我忽然读懂妈妈常说的“教室就是她的田野”。那些深夜批改作业的剪影、清晨备课的侧影,在此刻都化作黑板上跳动的智慧结晶。教育工作者用知识点亮青春,用板书耕耘未来,正如农民用汗水浇灌土地。他们日复一日在三尺讲台“播种思想、培育品德”,这种润物无声的劳动,恰是世间最动人的春耕图景。当我们在五一假期享受闲暇时,正是无数教育工作者坚守岗位的时刻,他们用知识点亮万家灯火的样子,本就是劳动者最美的模样。
这个五一,我用镜头丈量城市的呼吸:夜市铁签串起的烟火、荧光黄制服守护的秩序、分类垃圾桶旁的佝偻背影、坚守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每一位劳动者都在用双手编织生活的经纬。当我给烤串摊主递上擦汗的纸巾时,他笑着说:“你们学生认真写作业的样子,和我们摆摊一样啊!”这句话让我懂得——劳动从无高低,皆是值得尊敬的修行。
初一甲班 贾依锘
2、家庭劳动体验
假期期间,学生们积极投身家务劳动,从清扫房间到烹饪美食,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对劳动的尊重与理解。他们用镜头记录下劳动瞬间,并将内心的感悟诉诸笔端,心得体会里满是对父母辛劳的体谅,以及自我成长的欣喜。


二、五四精神传承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基因是青年成长的“营养剂”。同学们走进红色景区,参观革命旧址、烈士陵园,在一件件珍贵文物、一段段历史故事前驻足凝视,感受着革命先辈们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参观结束后,他们用文字表达着内心的震撼与感动,表达着传承五四精神、勇担时代使命的决心。


文艺作品创作活动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意与热情。以五四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蓬勃朝气与青春风采。


此次“劳动铸魂・青春逐梦” 主题活动,将劳动教育与五四精神传承紧密结合,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了劳动技能,更在精神层面得到了深刻的洗礼。相信同学们将带着这份收获,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用劳动铸就美好未来,以青春追逐伟大梦想,让五四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