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经过讨论,决定2008 -2009学年第二学期附初部开设合唱课,从2009年5月开始合唱正式开课,并在2010年7月9日在我院学术厅,附中少年合唱团(由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的学生组成)与07级学生合开了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合唱汇报音乐会,演出很成功,附中附初的演出也得到了院领导、附中领导及教师的认可和好评!
通过在实际合唱教学中的实践和不断完善,从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合唱课重新设置为在初一年级音乐班开设,同时也将课时从以前的每周一学时增加至每周两学时。合唱课主要由附中统一管理,作曲系负责,并委派合唱指挥教师梁晖担任此课的教学工作。我主要负责合唱课教学的辅助工作,一年半的时间节节跟课,辅助梁晖老师上好每一堂合唱课,同时自己在实际的合唱教学中学到了一些经验,自己对初中生的合唱课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和体会。现将合唱课的组织和体会做以下归纳:
明确合唱的教学目的
1、合唱艺术教学
什么是合唱?合唱是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合唱包含同声的、混声的齐唱、轮唱、领唱、对唱、重唱以及和声的、支声的、复调的等多种演唱形式。合唱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是一种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性与协调性的集体歌唱艺术,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
合唱艺术的感染力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相比的。合唱以人声作为艺术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合唱用声部的和谐,和声的美感以及人声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诠释艺术的魅力,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合唱既熟悉又陌生。它和独唱、齐唱又有不同之处,它比独唱、齐唱音域更宽,并且包罗了齐唱、独唱、表演唱、重唱、对唱等多种演唱形式,而且更强调声部的统一性和均衡性,而非个体和单一性。
2、合作意识培养
合唱就是要突出“合”字,体现团队精神。它要求每个学生都应统一声音的大小、高低等,不突出某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组织合唱教学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一个正确的歌唱方法,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通过有情感地歌唱,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合作的力量以及合唱艺术的魅力。
3、集体主义教育
和谐的声部训练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因此组织、训练、引导好合唱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养,同时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良好的发展。
4、对新生的音乐意识的启迪和引导
之所以在附初开设合唱课,是因为附初的学生年龄小,可塑性较强,容易接受新的东西。虽然附中少年合唱队成员都是由钢琴、管弦、民乐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合唱课与他们的专业似乎无关,但是,合唱的训练与他们的视唱练耳课联系紧密。学生通过多声部的合唱训练对多声部视唱练耳有了初步的了解,让学生在识、唱简谱、五线谱能力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启迪学生的智慧、净化心灵、丰富学习生活,激发想象力,使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学会如何去处理作品的细节性问题,把握好作品的正确音准、节奏感以及情感表达。也为今后管弦、民乐合奏课的开设组织打好基础,总结了经验。
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组织合唱课
明确组织合唱教学的目的是搞好教学的前提,但要想真正组织好合唱课,通过实际教学中的跟课、学习、总结,我认为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对将要学习的音乐作品的理解
作品不同的创作背景塑造刻画着不同的音乐形象。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比较不同的演唱所产生的音色、音量、力度、表现力之间的差异,了解音色的微妙变化所产生的音乐形象截然不同,同时通过合唱训练让学生感受到合唱艺术与他们平常的各专业训练有哪些共同和不同之处,借助人声的演唱来感受不一样的的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掌握作品风格、形象,产生共鸣,提高心理反应能力和对合唱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是合唱教学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提示学生通过标题、节奏、旋律,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其对音乐形象的表现意义、风格特征加以理解,以便更准确地表现作品。
2、注重对学生基本发声方法的教学训练
强调用气息歌唱。合唱队员的嗓音条件固然重要,但好的声音决非是好的嗓子所能代替的,它是需要长期的训练、老师不断的指导和学生的勇于尝试、方法的掌握、认真领悟摸索才能得到的。首先要把呼吸的要领告诉学生,使他们有一个正确的呼吸方法;其次,在每次练习前,先做几次纯呼吸的练习,在练声时,告诉学生张嘴打开牙关,用气息推动自己的声音,使声音有流动性,不过度用肉嗓大声喊叫,这样既破坏了作品的艺术风格,时间长了还会使嗓子受到影响。要使学生歌唱时做到一切声音都要从弱声练起,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
培养头腔共鸣感觉。初中时每个学生都要面临变声期,受身体发育条件的局限,学生缺乏胸腔共鸣,应提倡以头腔为主体的头声共鸣。哼鸣是训练声音集中和获得高位置共鸣的最好方法。在做这个练习时,要让学生下巴彻底放松,嘴巴微闭,声音集中在眉宇之间,不要用压迫声带的喉音。练习时要有明显的头声感觉,可做哼唱练习以及同一种练声曲用不同的方法和节奏去练习,培养学生头腔共鸣感觉,做到声区统一,声音自如。
3、注重声部的训练。
在合唱训练中,声部的训练尤为重要。一首合唱作品的学习以先唱低声部为好,因为就一般合唱作品来说,高声都是旋律声部,比较流畅、动听、好学,而低声部旋律性、流畅性都差一些,难学、难记。在学一首新歌之前,第一印象很重要,我们附初每个参加合唱课的学生本身有各自的专业,有很好的识谱能力和一定的视唱练耳基础,因此学生学的得快、记得牢,但是也存在学生不注意合唱作品中强弱、快慢等细节。我们应采取先入为主的方法,就是趁学生还未接受高声部旋律之前,先让他们接受低声部的训练。
三、合唱课教学工作体会
1、融洽师生关系是搞好合唱教学的前提。
初中生年龄小,天性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在实际的组织合唱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师生之间应相互尊重,教师的言行举止,教学方式对初中生有很大影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有趣的合唱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学习、训练,学生应积极主动配合教师,以指挥为核心,以合唱作品为主导,使教与学和谐进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学生的素质及家长的配合。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除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和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丰富想象力,提高理解力。另外,家长的作用不可忽视,虽然附初的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专业学习,表面上与合唱课没有太大关系的,但就是从合唱课作为学校教学的一部分来讲,也应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3、反复演唱、课后认真练习是搞好合唱教学的保证。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出色的表演来自于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和对歌曲的反复推敲。在平时的练习中会经常会出现每个声部齐唱独立性不够,以至于各声部合作时出现音准问题,使整首作品听起来层次乱,不和谐,和声之美无法表现,同时缺失了作品的完整性与艺术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在每个声部中选出较优秀的学生担任声部长,课上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由各声部长课下监督督促同学完成,并组织各声部成员对乐谱进行反复视唱,加深印象,避免出现音准问题,为上好每堂课做充分的准备,使合唱艺术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