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发布日期:2016/11/01 10:50:29  来源:西安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 点击:[0]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在少年期和青春前期都处于一个关键的阶段,这个关键的塑形阶段对青少年的未来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志表现为六个方面,首先是身体健康方面,身体健康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本和基础,更是心理健康的保证;其次是认知正常,认知异于常人,是心理不健康的外在表象;再次是感情成熟,青少年阶段的心理已经发展到成熟的程度,其成熟与否也是心理的外在表现之一;再次是人格健全,人格健全是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体现,人格分裂或者表现神经质等都是心理不健康的外在表现;再次是关系和谐,关系和谐表现在青少年与人交往过程中,如果青少年与人交往中表现过于极端,激动异常等等外在行为,也是其心理不正常的外在表现;最后,行为正常,行为的正常与否是常人判断出该青少年正常与否的简单方式,也是最突出的标志。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因素逐渐增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的结果显示:全球大约有1/5的青少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或行为问题,来自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的一份资料表明,在中国大陆18岁以下的3.67亿儿童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0%[①]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人数逐渐呈上升趋势,因此研究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环境因素势在必行,并且有利于减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下面本文就从青少年所处的环境中最易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来讨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父母对青少年态度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所处时间最多的环境,家庭是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最深的因素,由于青少年长时间处于这样的家庭环境当中,因此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决定性的,家庭当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无非是父母,因此父母对青少年的态度便成为影响青少年的常见因素,无论是青少年的心理还是行为都或多或少受到来自青少年经常接触的父母的影响,父母的态度会影响青少年处理问题的态度,更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有两种较极端的方式:第一种是溺爱;第二种则正好相反:冷漠。这两种态度严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第一种,溺爱,是中国社会中常见的对待小孩的态度,更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中国父母对小孩的态度甚至演化为一种“小皇帝现象”,引起社会的热议,这样的态度对于青少年而言,首先,容易让其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一旦在生活中失去自我中心,心理产生落差,便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其次,溺爱使父母剥夺了青少年生活自理的权利,更给未来要面对独立生活的青少年带来心理压力,当青少年独自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产生抑郁情绪、挫败感,常常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对家长而言,是一种自私性格的体现,自私表现出来的同时也影响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更加助长了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另一种态度表现则是冷漠,这种态度与溺爱正好相反,但也深刻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家长无暇与孩子交流导致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产生孤僻和孤独感,当青少年进入青春期,青少年虽有独立生活,自主意识的能力,但是心里缺爱,对他人更难产生关爱之心,而父母在此时,即便想要关心孩子,但苦于不会表达,不知道如何表达等原因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冷漠的心理,一些生活在父母态度冷淡的青少年,他们性格偏内向,不愿与人交流情感导致心理问题积压,形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据研究表明,父母的情感温暖可以减少子女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偏执方面的表现,能提高青少年的自信心。因此父母应考虑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家庭中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态度,当子女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父母能够支持、信任孩子,及时关心孩子的精神和身体健康,使孩子在生活中独立自主,学习上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家庭的环境氛围影响因素

在家庭环境中,青少年受父母所创建的家庭氛围影响及其深刻,家庭氛围很大程度是受家庭关系的亲疏远近主导,这种家庭关系主要是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构成,良好的家庭关系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障。和谐的家庭氛围给青少年带来安全感,父母的关系和谐,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和谐,促使家庭健康积极向上发展,对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与此相对,父母关系不和谐,一个充满争吵、打骂的家庭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和谐,青少年往往易产生逆反心理,反抗家长,或者青少年忍受父母对其的打骂,使青少年惧怕父母,对父母产生恐惧等等。研究表明,不健康的父母关系会造成孩子不良人格特征,甚至心理疾病。父母在家庭里冲突越频繁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就越差,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感和对生活的满意度下降。[②]研究还发现,80%以上的青少年家庭至少存在一种不良亲子关系,这种不良亲子关系容易让青少年焦虑、抑郁、敌对等等,因此,父母所建立的家庭关系会深刻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

另外,近年来,由于中国社会的离异家庭增多,导致很多家庭氛围不和谐,很多青少年失去父母其中一方的关爱,由此产生孤独感,在学校,青少年往往会遭到同学嘲笑而产生自卑感,造成其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如焦虑症、抑郁症等等,严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受家庭氛围影响严重。

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子女能经常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多数时间里,他们都能保持积极的情绪,学习更有效率,自信心更强,行动更有力量。因此,父母双方应处理好彼此之间的不和谐关系,积极主动消除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引导孩子同时向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因素

父母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深刻,父母教养方式是指在家庭生活中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的,父母对子女进行抚养和教育的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待孩子的相对稳定的、固定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倾向,是父母传达给子女态度以及由父母的行为所表达出的情感气氛的集合体。[③]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特是最早开始进行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的专家,他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划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和宽容型三种类型,父母在家庭关系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不同,同时还有青少年性别之分,中国传统男女家庭分工不同,父亲主要负责家庭的经济来源,母亲则需要抚养孩子照顾孩子,这样,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不同,父亲多半表现严厉的一面,而母亲则主要表现温柔宽容的一面,这样的家庭教养方式在中国社会很常见,使得青少年对两性的期待和两性的自我家庭定位都存在不同,作为子女的青少年更渴望母亲的温暖关爱,而如果子女与母亲的关系疏远更易使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

父母的教养方式根据青少年的性别之分还会有区别和影响,子女当中女孩更亲近自己的父亲,对女孩而言,父亲比母亲的影响深刻,而男孩更亲近自己的母亲,母亲的倾向更能影响男孩的说话做事方式,对女孩来说,父母对不同性别的孩子的期望也是不同的,期待女孩更加温柔、细心、关心他人,而父母对男孩则更严厉和严格,希望其能独立自主,勇敢,有担当等等,但是心里所期待的表现出来和男孩心理所接收的信息可能正相反,父母力在树立男孩的独立自主的人格,有部分男孩能够理解父母的心理,而有部分不仅不能独立面对生活的挫折,反而使其产生叛逆心理,反叛父母的意志,适得其反。

因此,父母应针对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青少年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采取宽容型的教养方式给予孩子温暖情感和理解,更容易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小结: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易受家庭因素中父母的态度,家庭氛围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针对这些影响,父母应在家庭中采用正确的态度、温暖的感情理解和帮助孩子更加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慧平,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环境要素[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3月第15卷第1.  

 

2、王婵,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月第1期总第113.  

 

3、谢清彬,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月,第29卷第6.  

 

4、王先茹,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2-15,第10卷第4.  

 

5、袁静,余毅震。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07,3.  

 



[]冯军军.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J].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5-21(2).

[]王先茹,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2-15,10卷第4.

[]谢清彬,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29卷第6.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