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通过对试题的分析,我总结如下: 
 
一.选择题:(44分,其中自然地理36分,人文地理8分) 
 
 
  
   
   |   题号   |  
     考查内容   |  
     涉及的课本和内容   | 
  
 
   
   |   第一题   |  
     区域特征和产业区位   |  
     必修二和提取信息能力   | 
  
 
   
   |   第二题   |  
     区域特征和产业区位   |  
     必修二和提取信息能力   | 
  
 
   
   |   第三题   |  
     区域特征和产业区位   |  
     必修二和提取信息能力   | 
  
 
   
   |   第四题   |  
     自然地理特征   |  
     地球地图和提取信息能力   | 
  
 
   
   |   第五题   |  
     自然地理特征   |  
     地球地图和提取信息能力   | 
  
 
   
   |   第六题   |  
     经纬线和时区计算   |  
     必修一和区域地理   | 
  
 
   
   |   第七题   |  
     气压带、风带图和空间定位   |  
     必修一和提取资料信息能力   | 
  
 
   
   |   第八题   |  
     气候特征变化   |  
     必修一必修二   | 
  
 
   
   |   第九题   |  
     水循环各要素的影响   |  
     必修一   | 
  
 
   
   |   第十题   |  
     水循环各要素的影响   |  
     必修一   | 
  
 
   
   |   第十一题   |  
     水循环各要素的影响   |  
     必修一和提取信息能力   | 
  
 
 
二.非选择题(56分) 
 
36.共24分,以图文资料为载体,着重考察人文地理中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从分析我国数据中心布局的优势条件,再到数据中心集聚的条件和益处,以及数据中心可以发展的产业部门,最后是数据中心的未来发展,问题层层递进,不断增加思维含量,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是一道综合题,属于必修课本的知识,考察面比较广,需要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7.共22分,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考察美国龙卷风的成因,发生的过程以及什么季节高发的原因,题目考察比较细腻,考察原因首先是龙卷风的发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旋转的,同时分析一下美国地形和气候对龙卷风起的作用,通过图文资料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分析比较全面,最后是龙卷风高度关注的理由。这个题属于必修课本的综合知识,强调综合性思维,是一道基础程度的综合题,考察面比较广。 
 
43.共10分,是旅游地理和我哥的精准扶贫结合的一道题目,内容涉及农产品扶贫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的产业部门。 
 
44.共10分,此题是环境保护中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考察内容是环境保护的知识,尤其是提取信息能力知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改理念,又体现了学科知识的应用价值。设问角度小,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过程,也避免了照搬模板答题的生搬硬套。与环境保护内容和水循环知识结合密切。 
 
我将2018年的分值与采用新课标考试后的例年比较发现如下: 
 
 
  
   
   |   年份   |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选修地理   | 
  
 
   
   |   2010年   |  
     24+22=46   |  
     20+24=44   |  
     10   | 
  
 
   
   |   2011年   |  
     24+22=46   |  
     20+6+18=44   |  
     10   | 
  
 
   
   |   2012年   |  
     24+24=48   |  
     20+22=42   |  
     10   | 
  
 
   
   |   2013年   |  
     24+14+12=50   |  
     20+8+12=40   |  
     10   | 
  
 
   
   |   2014年   |  
     20+17+7=44   |  
     24+7+15+46   |  
     10   | 
  
 
   
   |   2015年   |  
     20+6+24=50   |  
     24+16=40   |  
     10   | 
  
 
   
   |   2016年   |  
     24+14+7=45   |  
     20+10+15=45   |  
     10   | 
  
 
   
   |   2017年   |  
     36﹢12=48   |  
     8﹢24﹢10=42   |  
     10   | 
  
 
   
   |   2018年   |  
     32﹢18=50   |  
     12+4﹢24=40   |  
     10   |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今年高考地理题中自然地理有增加的趋势,同时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立足基础,考察主干知识,从考试内容看,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考核基本平分秋色,其中选择题更侧重于对自然地理的考核。试题强调对地理核心概念、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等学科主干核心知识的考查。选择题依托经纬线和南极区域图、我国某企业区位位置变化图、澳门街道图、我国黄土高原汾川河流域降水量和历时以及洪峰状况统计资料等4组图文材料,分别设计有梯度的题目,结构均衡,布局合理,很好地考察了考生在高考考场上独立思考的能力。综合性题目选择了贵州省数据中心布局的优势以及企业集聚的条件和益处,美国龙卷风产生的源地、抬升原因和美国地形、气候对龙卷风的影响,渗透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有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互影响原理、工业的区位因素分析及环境保护问题,地球运动的基础知识,气候特点分析,河流水循环基础知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变化,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的分析, 
 
2.强调空间定位和空间概念,尤其是选择题的时区计算比较简单,但是由于空间定位不准确,导致有些同学做错题。 
 
3.以各种丰富的图文资料为载体,考察学生读图能力和提取资料的信息能力。需要学生提取出准确信息源,同时要进行分析,才能有思路。有些地理知识甚至完全要学生进行总结,才能做出,这也是多年的文科综合考试的变化。地理试卷特色就是图文资料多,本次试卷共有6幅图表和8段文字资料,如选择题中澳门街道图,南极经纬线图,我国某企业区位位置变化图,我国黄土高原汾川河流域降水量和历时以及洪峰状况统计资料图表材料,贵州省数据中心资料图文资料,美国龙卷风发生频率统计资料图,均蕴含了很多知识点,信息量大,考察学生从图上获得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同时文字资料也蕴含着信息内容,图文结合. 
 
4.能力立意,凸显学科特征:更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特点,强调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题材取材广泛,从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现状,联系地理知识和技能设计问题,本套试卷在形式结构、试题难度、风格特色等方面基本保持稳定,具有较好的选拔功能。 
 
今年考试完,仍然有学生给我说没有做完文综题,甚至连什么问题都没有看就到时间了,我认为学生还是缺乏系统的试题训练,高考不仅是知识的竞争,也是体力、技巧的竞争。在日常的教学中除了加强“双基知识”的教学和图形训练,还要严格按照高考要求进行高考试题的模拟训练,更要加强学法指导,如:“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高考备考及训练在这方面要强化训练,养成良好的读、析图文资料的习惯与方法,形成有一定宽度、深度、高度的地理思维,培养语言的术语化,精准化、简洁化、逻辑化四化更是我们附中教学的重点。这是对高标准的试题训练的要求。要达到要求,纯粹知识训练是不够的,要真真地进行高考系列模拟训练。